AI生成的内容版权归谁?我们一起来看看各家平台的条款是怎么规定的?会不会侵权呢?
先说一个关键的法律前提(影响所有平台)
- 美国版权局和多数司法实践的主流观点:纯粹由 AI 完全自动生成、没有实质性人类创造性贡献的作品,通常不被认为有可注册的著作权(human authorship required);如果你要主张著作权或注册,最好能证明有人类的实质性表达/创造性投入(prompt +后期人工修改等)。
- 相关判例也在沿着这个方向发展(法院拒绝给纯 AI 作品著作权),因此即使平台条款写“你拥有输出”,在某些国家/案件里,法律上版权能否成立仍有不确定性。
1) DeepSeek
条款要点(平台写法)
- DeepSeek 在其《Terms of Use》中明确把“Inputs”和“Outputs”概念化,并写明:“我们将(若有)对Outputs的权利、权属分配给你(we assign any rights, title, and interests—if any—in the Outputs of the Services to you)”,同时平台保留对服务本身的知识产权,并可在一定范围内使用 Inputs/Outputs 用于服务改进(可通过设置选择不参与模型改进)。还要求发布内容须标注为 AI 生成。
实务含义 - 合同层面:平台把(如有的)输出权利“让渡/归属”给用户 —— 你在平台内获得对生成图片的使用/再许可权(包括商业用途),但这是基于双方合同(TOS)的约定。
- 限制与注意:DeepSeek 要求标注 AI 生成内容、并保留审查、删除等权利;且服务受中国法律管辖(争议管辖条款)。此外,平台仍保留将 Inputs/Outputs 用于改进模型的权利(有 opt-out 描述)。
条款原文地址:https://cdn.deepseek.com/policies/en-US/deepseek-terms-of-use.html
2) ChatGPT / OpenAI(包含 DALL·E 图像服务)
条款要点(OpenAI 官方)
- OpenAI 的条款里写得比较清楚:“在你与 OpenAI 的关系中(to the extent permitted by law),你保留对 Input 的所有权,并且你拥有Output(we assign to you all our right, title, and interest, if any, in and to Output)”。但同时 OpenAI 表示他们会在全球范围内使用你的 Content 来维持/改进服务、监督合规(并提供训练使用的 opt-out 选项),且 Output 可能不是独一无二,其他用户可能得到类似输出。
实务含义 - 合同层面:在与 OpenAI 的合同关系下,你通常拥有你生成的图片并可商业化(在平台 TOS 允许的范围内)。但法律层面(见上)仍可能受“是否有人类原创性贡献”的约束。OpenAI 同样会保留使用权以改进服务(并有相关的 opt-out 与设置说明)。
条款原文地址:https://openai.com/zh-Hans-CN/policies/terms-of-use/
3) 即梦AI(字节跳动 / Dreamina / 即刻造梦)
条款要点(用户服务协议)
- 即梦AI 的用户协议中也明确:在法律允许范围内,用户对“输入内容”和“生成内容”归属为用户或具有权利的人(即梦AI 写明生成内容、输入内容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其知识产权归用户或权利人)。但与此同时,即梦AI 要求用户授予平台 全球、免费、非独家、可再许可 的许可,用于提供服务、优化模型、推广/宣传等。也有针对侵权投诉与共同使用场景(其他用户可用你的上传素材作为创作参考/同款功能)。
实务含义 - 合同层面:平台承认用户对生成内容的权利归属(前提是用户有权提供输入,不侵权),但平台同时获得宽泛的使用/商业化/推广权利(即你可能无法禁止平台或其合作方在一定场景下使用这些内容)。此外,即梦AI 可能在产品/公司层面也为样例作品、工具产出等登记著作权(有媒体报道公司为“即梦AI”相关作品进行登记/备案)
把“平台合同权利”与“法律层面的可注册或独占性”合并看 —— 结论要点(简洁)
- 合同上(平台 TOS):三家平台的条款总体上都倾向于 将生成输出的使用权/所有权授予用户(或至少允许商业使用),但同时平台会保留广泛的权利去使用这些 Outputs 用于服务改进、展示或推广(并可能要求标注 AI 生成)。(见 OpenAI、DeepSeek、即梦AI 的条款)。
- 法律上(各国/版权局):即便合同上“你拥有输出”,在某些司法辖区(如美国)如果作品缺乏“足够的人类创造性贡献”,仍可能不被视为有版权/不能注册;英国/其他国家有各自不同规则(英国有“computer-generated works”条款但实务也有争议)。因此“拥有”并不总等同“法律上可登记/可独占”。
- 独占性弱/可重复输出:生成模型可能会对相似提示给出极其相近或相同的输出 —— 即使你在合同上有使用权,也不能保证别人不会生成/使用类似图像(平台也提醒 Output 可能不唯一)。因此把 AI 输出当作“可独占的唯一作品”有风险。
实务建议(如果你想商业化/维权,怎么做)
- 保留并记录“创作链”证据:保存 prompt(原始提示)、修改记录、人工后期编辑步骤(PSD 文件、分步骤截图、时间戳等),以证明“有人类实质性创作贡献”。这对于将来在版权局或法庭争取“人类作者贡献”非常重要。
- 进行明显的人类创作/后期加工:单纯 prompt → 输出很可能被认定为“机器生成”;在图像上做显著的美术加工、组合、重新绘制或改动,会提高被视为“可受版权保护”的概率。
- 阅读并利用平台的 opt-out / 设置:如果你不希望平台用你的 Inputs/Outputs 去训练模型或做内部改进,先检查平台是否提供“opt-out”并按流程操作(OpenAI、DeepSeek 都提到相关设置/选项)。
- 注意第三方权利(肖像/商标/风格):AI 很容易生成近似或明显参考受版权保护的作品或名人肖像,商业化前务必避免侵权风险;必要时咨询律师或避开特定风格/受保护元素。
- 若需独占/注册,咨询专业律师并考虑人工加工以满足“人类创作性”;在美国等地要向版权局申报时如含 AI 生成材料要按指导披露并说明人类贡献。
© 版权声明
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,未经允许请勿转载。
相关文章
暂无评论...